人工智能在农业的应用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三次产业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的逐步缩减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应对这种挑战,国内外都在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其中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新模式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农业领域,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我们所熟知的农业正在被重新定义。农业中的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五类:
1.农业机器人
现在许多技术人员都在开发自主机器人并对其进行编程,以处理重要的农业任务,比如用比人类更高的产能和更快的速度收割庄稼,自动化的出现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作物和土壤监测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找到灌溉漏洞,优化灌溉系统,并衡量作物灌溉方法的有效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干旱的影响越来越大,节约用水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效用水可以极大地影响农场的利润,并有助于全球节约用水的努力。哥伦布表示,线性人工智能程序被用来计算特定田地或作物达到预期产量水平所需的最佳水量。
3.智能种植
在传统农业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负担,比如说通过人工智能管理灌溉和用水、根据图像的养分和肥料使用解决方案,甚至通过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农作物正确的收获时间,这大大降低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4.牲畜监测
能够对牲畜进行高水平的监测,使生产者相对于尚未投资人工智能增强农业技术的竞争对手具有优势。哥伦布说,农民可以监测食物摄入量、活动水平和生命体征,以更好地了解更好地生产牛奶或肉类的最佳条件。实时健康观察还使农民能够迅速将感染传染病的牲畜与健康的牲畜区分开来,并迅速处理伤害和牲畜意外行为。
5.无人机的使用
到2027年,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市场预计将达到4.8亿美元,而无人机的使用旨在帮助用户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成本。首先编程无人机的路线,一旦部署该设备将利用计算机视觉记录图像,并将捕获的数据上传,通过算法来整合和分析捕获的图像和数据,以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
我国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还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应用于农业技术还处于基础阶段、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还不是很成熟,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应从基础设施、技术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支撑能力方面,着力强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及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供给方面,持续提升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供给水平;在产业需求方面,大力培养农民应用人工智能的意愿与能力,不断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前程似锦,期待未来,我国农业将迈入智能化的崭新时代。
来源: 现索、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