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的四大亮点
近年来,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开始落地见效,智能化、无人化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更把智慧农业放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中统筹谋划,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一、新产品新技术蓬勃兴起。
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智能化转变,不断涌现出田间墒情、作物苗情、病虫情及灾情监测等方面的智能识别系统和耕种收环节的智能机器人。
特别是自动化采收装备、农业传感器(环境监测、动植物体征监测)、监控摄像头、病虫害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等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诊断、农机精准作业、无人机飞防、精准饲喂、长江禁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无人或少人农场破土而出。
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特别是大数据、5G、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为无人或少人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在湖南长沙、安徽芜湖、黑龙江建三江、浙江湖州、四川崇州、广东佛山等地无人或少人农场破土而出,通过对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全程自动控制或机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农场生产作业。
其中,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控软件、灌溉设备而打造的“互联网+农业灌溉管理体系”,实现“万亩农场、一键管理”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
数据是分析与预测的基础,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政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行业部门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相继开展了苹果、大豆等8大类15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陕西建设了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重庆荣昌建成了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
从各地实践看,安徽、浙江、江苏、广西等地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数据平台,浙江正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进三农数字化改革。
四、市场主体成为生力军。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智慧农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企业主动投入、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共建格局正在形成,市场主体正在成为建设智慧农业的重要力量。
大型企业纷纷进军智慧农业领域,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农业,中化、中联重科、碧桂园等企业开始进军智慧农场。
此外,农业企业也在数字化转型中主动作为,中粮、北大荒、新希望、海升果业等传统农业企业主动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慧加工等。
来源:农业大数据资讯、农村工作通讯、中农委数字乡村研究院 北方园艺Northern Horticulture